五一勞動節歸來后,大貿將港口62%白粉的報價調漲至2500元。兩三天來,這個價格有成交但并不多,下游認為此價位屬于高端,再漲空間有限,而考慮到后期的大合同等問題,氯化鉀價格還是有一定的再下行的可能,所以只是按需采購或暫時先觀望觀望;大貿表示貨源本來不算多了,因此不會急于銷售而降價,中小貿易商則表示可售貨源有限,沒有銷售壓力,所以緊跟大貿的報價,先觀望觀望,實在不行了再說。
從上述表述可見:首先,氯化鉀又漲了,暫時沒有了低價;其次,上下游都想先觀望觀望,對峙較明顯;最后,賣方普遍表示貨源不多。再綜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一個疑問:(港口62%白粉)漲到2500元是氯化鉀的終點嗎?
決定價格的,一是供需,二是成本。咱們先來看看供需。2023年的氯化鉀消費量達到了1800萬噸左右,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前些年這個數字多是在1400-1600萬噸區間。消費量的增加,與糧食安全、明顯的相對低位的價格以及下游部分產業鏈產能及開工率的增長有關。今年的消費量可能會有所減少,但是總體應該仍會在高水平,那么我們大致可以預判為1600-1800萬噸。近年來,我國的自給年產量一直在700萬噸上下徘徊。年底結轉庫存量是必要的,因為你不可能也不可以給它用光了,所以不是特別高或特別低的情況下可以暫時忽略。照上面計算,我們在2024年需要進口的理想數量約為1000萬噸。這里面就涉及兩個重要問題:一是能不能進口1000萬噸;二是結轉庫存會不會有變化。
2023年氯化鉀進口數量高達1157萬噸,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曾經的第一名是2015年的943萬噸)。其中來自俄羅斯、白俄羅斯和老撾三國的數量為815萬噸,另外還有來自加拿大的約183萬噸。這前四個進口來源國的總量差不多就是1000萬噸了。按照目前的時局和市場情況,筆者認為進口數量應該是可以保證的。而這1000萬噸的規模,之于整體的國際鉀肥市場而言,那是一個相當大的極具誘惑力的蛋糕。不過,一是時局風險不能完全排除,二是具體時間進度等不好掌握,所以我們倒是不能完全高枕無憂,而且即便進口了1000萬噸又如何?只是平衡,又非過剩,所以不能把氯化鉀看成待宰的羔羊,除非實際進口量遠超1000萬噸。說到這里就又不得不說結轉庫存的問題了,這一點或許會使得氯化鉀出現過剩的可能性變得更小。一來價格相對較低,下游適當儲備的可能性較大,二來國儲或將增量,賣方的"后顧之憂"會減輕不少。綜合來看,雖然看似2023年氯化鉀進口量大增,好似我們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但是2024年如果不能繼續保持大量的進口,那么貨源反轉為緊張并非不可能。
此前市場(也包括筆者)普遍看空氯化鉀,或許是被當時不斷下行的價格走勢所誤導,近期氯化鉀價格的反彈、貨源的偏緊,使得咱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審視這個市場,慎重地重新判斷一下未來。不一定錯了,但是萬一錯了還要堅持,那一錯再錯更不可取。這個問題筆者還在思考,還要更細致地思考思考。時間和篇幅有限,成本方面的思考和對于"漲到2500元是氯化鉀的終點嗎"的最終答案,咱們下一篇再見。
或許2500元可能不是終點,但是希望它近了,因為農民們實在是太難了!眼下尿素又漲回高位,磷銨還沒咋地已經出現企穩反彈,化肥圈子里竟然一整就被所謂的"資本的力量"按在地上摩擦,就連發哥摁都摁不住似的。氯化鉀的問題,應該被未雨綢繆地重視起來!
本網分析及行情數據中如有您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可致電咨詢熱線0451-88001128。想要了解更多的化肥行情信息,請持續關注中肥網的官方網站(www.whjmrh.com)、手機APP(www.whjmrh.com/app)、微信公眾平臺(fert-cn)與分析師一對一交流,精彩內容不容錯過!(中肥網 作者阿杜/審稿車艷紅)
特別聲明